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

台北市芝山岩步道(一)

芝山岩是陽明山下僅約52公尺小山丘,早期的漳州人稱為「芝山岩」。走在芝山岩的步道上,海洋生物的遺跡、貝類化石就散落在各處,見證臺北盆地演變的滄海桑田,芝山岩更是考古研究的重鎮,可說是台灣最早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的地方。被定為第3級古蹟的西隘門和同歸所,見證了百年前先民械鬥的猛烈,由芝山岩神社改建的雨農閱覽室,也道盡時光留轉、不同的政權的更迭。芝山岩還有歷史意義非凡的台灣新式教育的起源地「芝山岩學堂」台北市最老的樹、八芝蘭竹、食樹大王(纏勒現象)、太陽石等等,不妨來芝山岩走走哦!

今天行程  
惠濟宮大牌樓入口→洞天福地→大葉楠→西隘門→惠濟宮→懷古園→化石走廊→老樟樹→食樹大王→八芝蘭竹→雨農閱覽室→百二崁→觀稼亭→糙葉樹→太陽石步道→太陽石→芝山合約碑記至誠路市公車惠濟宮站


西南側的芝山岩惠濟宮大牌樓

由惠濟宮的大牌樓爬上石階,走過洞天福地,之後來到西隘門
西隘門旁的大葉楠是芝山岩排名第二名的大樹
大葉楠特產於臺灣全島中、低海拔闊葉林之溪谷及潮溼地,為全島闊葉林中之重要樹種之一
250年大葉楠、雨農閱覽室的300年大樟樹,同歸所後的食樹大王,是芝山岩的三大老樹
芝山岩的隘門原建於清道光五年,分東西南北四個門咸豐年間漳泉械鬥時,隘門發揮防禦、攻擊的功能,使得漳州人成功擊退來襲的泉州人現今芝山岩仍遺留有西隘門
漳泉械鬥的古戰場~芝山岩隘門是全台現存唯一用石頭砌造, 也是台北地區唯一保持原形的隘門,被內政部定為國家三級古蹟




離開西隘門爬上石階,再往惠濟宮前行
 來到芝山岩惠濟宮

芝山巖惠濟宮官網
惠濟宮為國家第二級古蹟,前殿奉祀開漳聖王,下祀觀音佛祖,二樓則上祀文昌帝君。原先士林地區的住民大多來自於福建漳州府的漳州人,為了感念開漳聖王恩澤,於清乾隆17年開始建兩座廟於芝山岩,當時東邊芝山巖奉祀觀音,西邊的惠濟宮則祭拜開漳聖王道光二十年(1840年)士林設仕紳潘永清在惠濟宮後建「文昌祠」,並設一私塾「文昌祠義學」, 因而造就士林地區的文風鼎盛、人才輩出最後同治13年時(1871年)芝山巖惠濟宮文昌祠三廟合而為一惠濟宮的主體已歷多次的修建,現在的惠濟宮為民國54~59年所建,增建龍鐘閣與鳳鼓樓多次修建所遺留的石材則留於懷古園內。即使到現在,每到考試季節,惠濟宮變香火不斷,希望自家子女都能考到好成績。

芝山岩學堂  

日本殖民時期,日本政府於1895年(光緒21年)在芝山巖惠濟宮設立「芝山岩學堂」,編制有3班,教職員6人,學生21人。「芝山岩學堂」是台灣新式教育的起源地,歷史意義非凡,1896年改名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,之後在同一年(1896年),國語學校(台北師範學校前身)遷移台北艋舺學海書院,1898年學堂獨立為「八芝蘭公學校」,1804年廢除芝山岩上的校舍,把「八芝蘭公學校」遷移到士林街的新校舍,民國30年改稱為士林國民學校,民國63年最後改為台北市士林區士林國民小學。
士林國民小學的校史館網站
 惠濟宮
惠濟宮廟前的無患子在秋天來臨時,會染上一片金黃,黃葉隨著秋風飄散而下
惠濟宮廟前廣場眺望台北市的風景,下圖是左陡右緩的單面山
五指山山脈由於造山運動的推擠作用,形成一連串一側較平緩,一側較陡俊的單面山連峰,芝山岩也是一座單面山
 雪山山脈的北緣隱約可見
下圖最左邊是七星山的熔岩台地




芝山巖惠濟宮
開漳聖王
芝山巖惠濟宮也奉祀觀音







芝山巖惠濟宮旁的懷古園陳列了兩百多年來,惠濟宮各期改建時拆除的石柱碑聯,年代年號並陳,嘉慶、咸豐、同治、光緒、大正等皇帝名號都不難發現惠濟宮碑誌目前是置放在懷古園
台北盆地在尚是台北湖時期,芝山岩是少數浮出水面的小島,保有海生植物、海貝化石、先民生活遺跡,是座活的生態博物館,曝露在岩石表層中的各類化石,記載著她過去在海底的歲月
芝山貝殼化石之寶和簡介石碑
惠濟宮碑誌(立於道光25年)
內容:為感恩於開漳聖王在此地顯神蹟、保鄉衛民,獻地者、倡建者和捐款居民姓名,及建廟後續處理事宜。
目前至於懷古園內碑面高131公分,寬60公分,厚10.5公分。
惠濟宮碑誌





離開了懷古園,續往化石走廊和老樟樹前行
 芝山岩是一座傾斜的單面山,每當雨季來臨時,土壤受到雨水的沖刷,會順著傾斜的坡面向下流失。土壤是由地表岩石風化的形成的,風化的速度又非常緩慢,而土壤流失的原因除了自然的雨水的沖刷,還有人為的破壞。
樹裸露的根,緊緊抓著地上淺薄的土壤





青剛櫟
山頂稜線(化石走廊)的棧道上,沿途可見青剛櫟,青剛櫟的果實是松鼠的最愛,但味道苦澀不適人類食用




化石走廊

從西砲台到同歸所之間的步道兩側,沿途的化石景觀不斷,可說是芝山岩的「化石走廊」,在同歸所附近的山頂稜線,是觀察節理、結核、海膽化石的最佳地方。岩體受張力作用,當此應力大於岩體的強度時,岩體發生破裂,所產生的破裂面就是節理,有時也因為地底深處的岩體突然受到抬升作用至地表時,壓力驟減,岩體發生膨帳,產生節理。節理通常不會單獨出現,總是成組的出現,彼此互相平行,稱為節理組。節理面垂直地面、節理面互相平行、節理面間距差不多、用肉眼看不出節理面兩側有相對位移的發生、微觀時節理面有移動的情形發生。
節理
貝類死亡之後,貝類溶解產生石灰質
在這些石灰質聚集地方,硬度比較大,抗風化侵蝕的特性也比較強,於是才會突出於地表上,形成結核
結核
香楠僅特產於台灣,台灣以外地區沒有,俗稱「瑞芳楠」。
香楠的樹皮所磨製「楠仔粉」,是拜拜用的線香與蚊香之主要原料,楠木也可以用於家具雕刻和建築



300年老樟樹,高20多公尺,胸徑104公分,是現今台北市最老的樹
老樟樹
八芝蘭竹
 八芝蘭竹是臺灣的原生種,主要分布在台灣北部山區,尤以芝山岩一帶最多而芝山岩是最早發現八芝蘭竹的地方,士林在清代時稱為八芝蘭,故命名為八芝蘭竹其特徵是籜耳很明顯,耳上有長長的剛毛。八芝蘭竹儘管在植物界裡十分珍貴,但由於竹材細小,頂多能長到2-3公尺高
八芝蘭竹




食樹大王(纏勒現象)
纏勒現象是熱帶植物的特徵,也是榕屬植物特殊的生存之道。纏勒植物(榕樹)的果實吸引鳥類食用,之後透過鳥糞掉落在另一棵大樹上,在適當的環境下種子開始成長,並向下不斷延伸氣根,以利吸收水份及養份。榕樹的根會以交叉方式快速的發育成長,抱住這棵樹的樹幹,之後榕樹的根變粗和黏合,包裹住原來的樹木。榕樹地面的樹跟同時也覆蓋住原先樹幹的樹跟,榕樹吸收了水份和養份,纏勒植物(榕樹)的枝葉也會快速生長,遮蓋原宿主的枝葉,以便吸收更多的陽光。被纏勒的大樹因而枯死,被著生的榕樹給取代。

熱帶雨林植物的根通常吃土不深,植物以淺根的方式從表土層取得養分,而表層的腐植土下一般只有貧瘠的黏土和砂石,因而榕屬植物才發展出纏勒現象。纏勒植物纏勒的對象不見得是植物,也可能是岩石或其他建築物,如石頭公廟後方的大榕樹則生長在大石頭上,纏勒植物(榕樹)的種子因為許多原因(如鳥類的排泄物、風吹、水流等因素)散播出去,榕屬植物的纏勒現象常發生於岩石地區,芝山岩裸岩的環境非常普遍,對榕屬植物來說,正提供了絕佳的生長環境。

食樹大王(纏勒現象)
續行步道




芝山岩的旅遊導覽和交通資訊、洞天福地羅漢像
台北市芝山岩步道(二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